理论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培训研究 » 理论信息

选编二十二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

2009-03-02 点击数:

2002年末至2003年春,一种新型急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蔓延。由于非典是一种人类从未遭遇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人们对其病原体和传播规律缺乏认识,也没有防治经验和有效应对手段,疫情迅速扩散到全国大多数省份。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效控制了疫情,最终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
 非典过后的深刻反思,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就立即着手编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国务院提 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公共卫生 体系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分别建立或完善一个规模不同的紧急救援中心;二是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分别建设规模不 等的传染病防治医院(病区)或后备医院,在县级综合医院建设规模不等的传染病防治病区;三是在全国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设若干个职业中毒、核辐射应 急救治基地;四是建设传染病监测报告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地方财力和利用国内外优惠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解决。
几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服务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 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累计投入276亿元,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 疗救治体系建设,现已完成建设任务。目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遍及城乡,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覆盖全国,省、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卫生 部报告;全国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制定了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卫生监督逐步覆盖城乡,全国98%的市(地)、 94%的县(区)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国家投资217亿元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改善。
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取得突破。防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明显增强;疾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防治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能力明显提高。
 妇幼保健和免疫规划达到较高水平。2003年以来,我国妇幼保健覆盖面逐步扩大,孕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0%左右、产后访视率达到86%左右,降低孕产妇死 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已经覆盖中西部地区的1200个县,覆盖人口4.9亿。全国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超过98%,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的传染病从7种扩 大到15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下降。
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卫生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全国有5.8亿农村人口饮用上清洁自来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7%,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健康状况的三大指标,我国都有明显提高。2007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已超过73岁,跃居发展 中国家前列,婴幼儿死亡率为15.3‰,比2002年降低47%;孕产妇死亡率为36.6/10万,比2002年下降15%。

京ICP备09079694-3号 | 版权所有:全国继续教育职业技能评测中心

Copyright (c) Nation Continue Education Evaluation Center of P.R.China

地址: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编:100038   info@nceec.org.cn